EN
首页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公司管理
  • 获奖和荣誉
  • 办公地点
  • 专业人员
    服务领域
    业务组
  • 机械
  • 电一
  • 电二
  • 化学和生物技术
  • 日本一部
  • 日本二部
  • 德国
  • 法律
  • 商标
  • 专家顾问
  • 新闻和出版物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 永新文章
  • 细则解读2024
  • 案例速递
  • 联系我们
    招聘
    行业动态

    中国在75年知识产权奋斗历程中取得辉煌成就


    2025/1/22|行业动态

     

    来源:新华社

     

    中国知识产权的演变有助于了解我国75年创新历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种知识产权举措在保护个人发明、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推动科学进步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知识的认可

     

    三十九年前,航天人胡国华想申请发明专利,只能在国家专利局外通宵排队。第二天,即1985年4月1日,中国《专利法》开始实施,当天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3400多份申请,创下了当时历史上的单日申请记录。八个月后,胡国华收到了他的第一个发明专利证书,关于一种用于帮助分析卫星图像的彩色显示设备。他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专利权人。这位现年83岁的发明家仍在不懈追求创新。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的一篇报道,一个天文台安装了他发明的太阳能模拟器发光装置。“专利制度认可了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了创新,”胡国华说。

     

    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对知识产权并不了解。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推荐信获得彼此的发明。胡国华指出,虽然这种做法有助于技术的普及,但未能充分保护个人成果,最终阻碍了长期的创新。自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包括《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这些法律根据实践经验不断修订,确保更强有力的立法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颁布的《民法典》,确实建立了一个在国际上被认为是高标准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央政府也将知识产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效率和打击不当行为。由于胡国华的第一份专利已经过期,证书现在已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品。

     

    截至2023年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过40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的国家。从1994年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的仅有98件专利申请,增长到2019年的59000件,中国是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并一直保持在首位。

     

    对企业的保护

     

    企业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专利申请国的主要贡献者。成本效益是企业渗透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但随着国际扩张,企业转向了知识产权竞争力,现在已认识到,优先创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好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4年,这家中国儿童产品公司为一款颠覆行业的婴儿车申请了设计专利。该产品由轻质航空级铝合金制成,重量仅为4.6公斤,自推出以来被誉为“口袋婴儿车”。同年,该公司通过国际并购进入了全球市场。然而,该产品进入市场后面临激烈的专利侵权问题。公司在国内外赢得了诉讼,成功捍卫了自己的权利。目前,这款婴儿车的核心专利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授权。公司的知识产权官员说:“拥有自己的品牌使我们能够掌控发展命运,而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Nihat Deniz Bayramoglu,任职于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自2010年起就在中国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该公司每年帮助中国客户提交约3000件专利和商标申请。他发现中国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了。“过去,只有中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对在海外申请知识产权感兴趣,而现在许多规模较小的中国企业也在尝试保护知识产权”。“过去,我代表的许多中国公司只在案件中担任被告,而现在我的许多中国客户在美国作为原告起诉美国公司侵犯专利权,”他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普遍认为中国参与生产假冒产品且不尊重知识产权,而现在他们认为“中国公司现在处于尖端技术创新的前沿,他补充说。

     

    随着中国加快其全球扩张步伐,世界与中国市场的互动也日益增多。中国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平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有5000多家外资和合资公司在中国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注册。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知识产权监管机构已解决了涉及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公司的多项知识产权纠纷。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截至六月底,中国有效的外国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3.9%和3.8%,这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有强烈的诉求,并且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充满信心。

     

    对现代化的贡献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在全球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的排名中攀升至第11位。WIPO总干事邓鸿森将中国的进步归因于其对研发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中国的知识产权现已扩展到几乎所有尖端创新领域,从超级计算机到人工智能。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复制太阳的聚变过程以产生清洁能源的大型科学项目。2021年4月,ITER在安装其首个大型超导线圈方面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项关于核聚变超导磁体制造的中国专利发明。专利持有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该专利“展示了中国智慧对推进人类寻求聚变能源的贡献”。

     

    知识产权不仅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经济增长。自2021年以来,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2.4%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达到了15.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19万亿美元),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GDP贡献了12.7%。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去年核心产业授权了406000件发明专利,占全国总数的45%。在过去五年中,这一领域的年均增长率为2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并正努力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政府已承诺继续利用知识产权来促进创新和支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