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日,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全国知识产权体系已完成2023年目标清单上的所有项目,知识产权社群总会带来好消息。正在进行的项目不断提升质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始终展现出辉煌的前景。
在过去的一年里,知识产权立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随着《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工作的完成,以及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的立法和修改工作的完成,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审查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了《专利审查指南》等条例。与此同时,地方立法也在按计划进行,内蒙古、重庆制定了知识产权条例,浙江、山东发布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创新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得益于审查能力的提高,审查未决时间不断减少,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16个月,商标注册的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平均周期保持在7个月。审查质量也有所提高,发明专利审查完成率达94.2%,专利审查满意度指数达到86.3点,连续14年保持在满意区间内。商标审查合格率、异议合格率、抽查复核合格率均在97%以上,质量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社会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严格要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已开工建设10个示范区,完成选定15个,知识产权保护重大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保护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局牵头起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新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8个,快速维权中心7个,总数达到112个。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网上投诉调查服务。新增批准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0个。
行政保护能力提升,审结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0件,审结药品专利侵权纠纷早期解决机制案件65件。全系统审结专利纠纷案件1.4万件,同比增长50.1%。境外知识产权纠纷咨询体系更加完善,设立21个本地分中心和2个境外分中心,境外知识产权纠纷咨询中心总数达到45个。超过1300个案例受益于该系统。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得分为82.04,创历史新高。
知识产权商业化快速推进,为快速提升发展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产权局牵头制定《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方案》。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优化升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贷款金额8539.9亿元,增长75.4%,帮助企业3.7万家。专利公开许可试点成效显著,共完成专利公开许可1.7万项。向创新者开放了一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包括专利导航。新增一批知识产权实力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0531家。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更多看得见的价值。2022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2023年前11个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3345亿元。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大众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公益项目开局良好。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创新支持中心(TISC)共 151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共197个,区域性城市综合服务机构共162个。知识产权服务更加便利。印发《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南》。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征程。数据信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包括59种数据、18个专业数据库。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红利不断显现,全国知识产权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创造2700亿元产值。
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入国家外交大格局,3项知识产权合作成果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清单。深入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国际活动。根据2023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中国拥有最多的100强科技集群。其他重要成果包括: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第二批350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清单公布,专利审查高速公路(PPH)试点项目扩大到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