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发展,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整体部署,明确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今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总结了2023年知识产权主要工作,部署了2024年八大重点任务,要求以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为基础,以转化运用为牵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服务,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努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奋力开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征程。
知识产权量质齐飞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在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注册商标438.3万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3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13件,通过PCT、海牙、马德里体系分别提交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国际注册申请73812件、1166件(前11个月)、6196件,稳居世界前列。同时,知识产权服务创新主体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专利导航服务,支持产业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认定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总数达到10531家。
▲本文作者徐蕴峰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速推进,支撑产业发展效能快速提升。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惠及企业3.7万家。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达成开放许可1.7万项。知识产权价值加速显现。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占GDP比重增至12.7%。2023年前11个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345亿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也是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中国申请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2位,也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达到24个,且在全球前五科技集群中占据了三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和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2023年,中央审议出台了知识产权领域多个重要文件。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办印发《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并围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主题,举行国务院第四次专题学习,打出了一套知识产权“组合拳”。
在日益互联的数字世界,知识产权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新课题,中国是数据资源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护航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要素。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要求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更好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使用。1月4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多次提及数据知识产权,要求深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建;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标准,扩大加快审查规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国际合作等。
知识产权赋能智库创新发展
智库作为人才禀赋的聚集地和智慧成果的生产者,以思想力和智慧成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资本是新型智库的无形资产,构成了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智库而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赋能增效作用,不仅是保障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推动智库建设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声智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意见精神,着力建立健全“智库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探索“新型智库+知识产权”发展新模式,保护和激发智库生产者的积极性,并熟练运用、经营知识产权成果,推动知识资本产业转化,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了新型智库的知识力、价值力、影响力,体现了智库人“智为国所用,策为民而谋”的理想追求。
国声智库在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库理论方法,形成了智库观、智库共同体、库禀赋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出版了《创新中国智库建设》等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登记的“智库界”“智库观”“智库共同体”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成果,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智库观中国”“国声智库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支撑平台”“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数据库”“产业大脑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数字能源战略传播平台”“丝路科学城数字平台”等一大批学术成果、研究报告和项目版权。2023年,国声智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颁发的版权35件、软件著作权10多项,累计注册商标和版权均超过100件。
国声智库举办学习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精神知识产权学习班,成立国声智库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课题组,并以课题组为抓手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数据应用、版权创作、数字产品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运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智力支撑。国声智库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实验室、工程、倡议,如“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国家中心城市传播工程”“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在不同领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作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智库品牌服务力、价值力和影响力。联合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智慧中国》杂志社、中华商标协会人才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等机构,强化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和发展,为创造者提供优质、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与服务。
“智库+知识产权”推动知识资本产业转化
近年来,国声智库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在实践中探索出“新型智库+知识产权”新模式,以新型智库的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为杠杆,更好地撬动知识产权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增效作用。重点在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大数据研究、知识产权与战略发展研究、知识产权与专项课题研究、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人才与调研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建设“智库产业共同体”,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声智库紧抓数据这个关键要素,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以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知识产权价值投资咨询平台,建设“智库成果+技术创新+无形资产+金融服务+产业赋能”服务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支撑行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人才,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数字中国、科技强国建设。
▲建设中的“丝路科学城”
例如,国声智库推动共建“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通过强化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更好地发挥数据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深度参与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建设,搭建开放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兴产业聚集成势,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光电子信息、增材制造、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丝路科学城,高标准建设丝路科学城。与上海全应科技合作打造“数字能源产业共同体”、建设“数字能源科研示范基地”,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数字能源生态新格局,通过精准的低碳指数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助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度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打造“国文数创”,围绕文化艺术品版权,提供文化艺术品数字化、文化艺术品版权确权、文化艺术品交流等服务,培育具有显著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和品牌。建设“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重点支持和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通过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高效融合,引导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赋能。
▲“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联合共建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
在数字人才培养方面,国声智库联合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智慧中国》杂志社、美林数据技术等举办“数字工匠”全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创新大赛,围绕产业升级培养选拔优秀“数字工匠”,并以大赛为载体,推动企业、高校跨领域协同协作,探索产业发展与高校数字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副理事长单位深度推进“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培养支撑大数据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与研究型人才。国声智库与陕西省商务厅(自贸办)、西安市商务局(自贸办)、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咸新区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联合共建“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旨在提升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国际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服务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智库需求的不断增加,知识产权在智库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国声智库将始终秉承“智慧生产力”理念,坚持“新型智库+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持续完善智库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讲好知识产权与产业故事,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全面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二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品牌化、产业化、价值化。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支撑,充分发挥专利、商标和数据知识产权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四是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参与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智库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