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报
一批知识产权领域全环节改革“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
北京市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步入2.0版本——近日,《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获批实施。170余项重点任务中,24项任务聚焦知识产权,改革力度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部门综合联动力度更强,支持创新发展措施更加聚焦。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介绍,北京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3年间,制度创新效能加速释放,实施贸易、投资、人才、知识产权等全环节改革,聚焦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在京率先探索实施具有全球引领性意义和标杆价值的新规则、新标准。记者了解到,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3年间,北京知识产权领域全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一批知识产权领域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3年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来,在商务部等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立足服务业发展的产业优势,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实施了近50项全国首创性政策,落地了70多个全国标志性项目,建设了90多个功能型服务性平台,形成了50多项体制机制创新。”司马红介绍。记者在北京市举办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知识产权领域同样取得显著成绩。
“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的‘两区’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服务模式成效显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建成经开区分中心、大兴分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顺义分中心和通州分中心,累计提供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商标事务等咨询3.7万余次,辅导企事业单位专利预审备案1500余家。
此外,北京市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印发《关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若干规定》,自2020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以来,已结案346件。北京市首创的专利侵权纠纷“先行裁驳、另行请求”模式被国务院发文推广。
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方面,北京市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项机制。2022年至今,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超270亿元。北京市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支持全市472家企业的4818件专利投保国内专利执行险和被侵权损失险,保险保障金额53.9亿元,已为5家企业开展7件专利理赔191万元;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试点完成海外险首笔理赔82万元。“‘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入选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2.0方案出新出彩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工作方案》对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在北京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工作方案》一大内容就是建设以促进创新和强化保护为特征的高标准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是《工作方案》的一项重点要求。周立权介绍,北京市在数据知识产权工作上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今年,《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目前,已有多家主体向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并获得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今年10月,北京市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放贷,并完成质押登记,有效促进了数据知识产权的运用,为科技企业获得融资开拓了新模式。
此外,《工作方案》还要求积极参与并推动标准必要专利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研究与完善;开辟创新药发明专利保密审查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国外地理标志的意译、音译或字译,并适用法定救济程序;向北京市具备数据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的经营主体免费提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快速响应和纠纷信息通报研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纠纷应对指导服务等。
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一系列新要求无不指向更深层次的开放改革探索,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东起表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1.0方案的成果上细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2.0工作方案知识产权任务落实,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先行地、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新高地。”(记者 杨柳)